8090电影人气:981更新:2021-05-09 02:56:07
作为一个忠于大银幕的专业影评人,我一向不愿意错过在院线放映的每一部电影,哪怕是烂片。
近十年来唯一的例外大概是《小时代》——没错,哪怕是《爵迹》和《阿修罗》我也抱着观察中国电影CG工业水平的目的去看了。
基本上,如果不抱着“看一部好片”的心态进行观影,总还会在烂片里找到个别可看之处,丰富一下我的观影历程。
然而最近有一部电影,我怎么也不太想去看。当然,拖了快半个月,我还是赶在下映前去观看了一遍。
然而,哪怕我已经做好了“万全的心理准备”,我仍然在这部电影的观影过程中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与悲愤——原因在情理之中,程度在意料之外。
这部我绝不推荐大家走进电影院的作品就是——《名侦探柯南》系列的新剧场版,《绯色的子弹》。
一般情况下,我们讨论一部影片的角度,粗略划分,无非“台前”、“幕后”两个方向。“台前”,是影片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观感,比如它的故事走向、叙事水准、艺术表达、思想内核等等,一般由影片卡司与几个核心主创决定;而“幕后”,则是观众们往往看不到的部分,譬如影片的宣发、运营、工艺、项目管理、技术力、业界影响等等,一般由影片的staff决定。
从专业、中立、客观、诚恳的角度来讲,《绯色的子弹》绝不是一无是处的影片。
但是它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具有极为割裂的表现,以至于我们无法再以旧的范式来讨论它。
客气一点说,这是一部“优点与缺点都极其明显”的影片。
(大量的三星,并不意味着大家觉得这是一部平庸之作;认真看评价内容就知道,大家是在1星和5星里取了个平均值)
若说“台前”,影片运用了大量高难度、高成本的高速2D运动镜头,场景调度紧凑又华丽;声优阵容也是尽可能贴合原作主线;整部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,能激发观众荷尔蒙与肾上腺素,但又不失叙事逻辑的清晰;更是把3D渲染2D画面的技术和谐又不突兀的引入到了画面中。
若说“幕后”,影片的Staff即便不是业界有头有脸的“大佬”,少说也是渐露锋芒的新星或老成持重的资深从业者;宣发不算高调,但也充分照顾到了粉丝的感情....
似乎一切都很美好。
果然是这样吗?
完全不是。
有没有注意到,我刚才对某些方面只字不提?
或者换一个问法:
“当我们讨论《名侦探柯南》,我们在讨论什么?”
(有声音有画面了吗?)
我刚才连一颗字都不想浪费的部分,就是本片的剧情——而剧情,正是一部影片的核心。
或者用大白话说:
“你得先是一部电影,然后才是柯南电影啊!”
而本片给我的感受是:
“我来,我摊上事儿了,我破案。”
大家常开玩笑说,“谁要是欺负我,我就给谁剧透柯南!”
而我只能苦笑:“那完蛋了,你们可以随便欺负我,因为我没法儿剧透一个没有剧情的玩意儿。”
当然,就算再糟糕的影片,仍然会有人喜欢,并从中获得乐趣 (就像我特别爱看《勺子》和《逐梦演艺圈》) 。
所以对《绯红的子弹》的批判,到此为止。
我想我们应当聊一聊真正要命的东西:JUMP模式。
(找一找,有几个熟面孔?)
当我们在“二次元”语境中提到“JUMP”,不用怀疑,它八成指的是日本元老级、传说级漫画刊物《周刊少年JUMP》。
一定程度上,《周刊少年JUMP》,和它的母公司“集英社”,就是“一个公司、两块招牌”的关系。
如果还是没有想起来,只需要结合集英社/《周刊少年JUMP》每年的纪念海报,一看便知:《龙珠》《JOJO的奇妙冒险》《游戏王》《圣斗士》《幽游白书》《灌篮高手》《樱桃小丸子》《航海王》《火影忍者》《死神》《银魂》....
集英社/《周刊少年JUMP》,是那些年承包了我们童年的存在。
但这,不重要。
至少不那么重要。
好,现在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问题:
“当我们讨论《名侦探柯南》,我们在讨论什么?”
“当我们讨论《龙珠》《JOJO的奇妙冒险》《游戏王》《圣斗士》《幽游白书》《灌篮高手》《樱桃小丸子》《航海王》《火影忍者》《死神》《银魂》....我们又在讨论什么?”
我们在讨论的是,柯南与黑衣组织斗智斗勇,孙悟空在天下第一武道会勇往直前,西撒向JoJo献出最后的波纹,天马流星拳带着小宇宙证明圣斗士的意志....
而现在呢?
《柯南》里的黑衣组织除了Gin全是二五仔,《龙珠》里的超级赛亚人代数一只手数不完,《游戏王》主角声控印卡而对手竟因不熟悉对战规则而落败,以热血著称的《火影忍者》更成了公认的“不可燃垃圾”....
(国产动画《刺客伍六七》烤鸡翅膀截图,弹幕纷纷表示“这不比《博人传》燃?!”)
聪明的你,应该已经从“集英社/《周刊少年JUMP》”与它的成名作品中发掘出一个词了—— 民工漫。
民工漫并不是对民工群体的蔑称,相反,它本来是对某些动画/漫画的褒扬:
“连毫无闲暇时间的民工一族都耳熟能详的动画/漫画。”
这是个舶来词,当时日本所说的“民工一族”,近似于当今我国大陆社会的“工人一族” “白领一族” “打工一族”——恰好是目前大陆“二次元”的主力。
意思是,雅俗共赏、具有充分优势的作品。
(JUMP系几大公认民工漫,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。它们均为前期好评的热血漫画,后期则命运多舛。但是单以作品本身而言,不失为一时之雄。)
要命就要命在于,JUMP系并不是替大家说话的老绵羊——
——而是要吃干抹净的恶狼。
(但是谁能想到呢?所部这些,“集英社/《周刊少年JUMP》”皆有最高控制权。再发一遍,表示强调。)
我简单列一组数据:
《七龙珠》,连载自1984年;《火影忍者》,连载自1999年;《航海王》,连载自1997年;《灌篮高手》,连载自1990年;《全职猎人》,连载自1998年....
以上这些作品,完本的只有一半,另一多半至今还在刊登衍生品。
而《全职猎人》、《七龙珠》与《JOJO》,甚至时至今日连本篇都没有完结!
但是与之对比呢?
托尔斯泰的《战争与和平》连载于1863~1869,6年;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连载于1605~1615年,10年....
而托尔金老爷子的“魔戒三部曲”是1954~1956,2年;金庸老爷子的“射雕三部曲”则是1957~1962,5年!
我们已经可以下一个论断:“JUMP系”下的作品创作长度,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“自然寿命”的作者,所能够驾驭的、“自然长度”的作品了!
(“JUMP”系的官方游戏海报——正派主角都长了张反派脸。耐人寻味。)
事实上,这正是“JUMP系”作品及运营团队一手导致的。
日本漫画界宗师手冢治虫甚至在非公开场合怒骂 (非严格考证) 过:“漫画是表达情感,唤醒大众的。你们这样做,是想要唤醒财团吗!”
手冢老师的怒骂,是否是事实,已经很难考证 (但仍然希望咱们的同道中人或者爱好者们能够提供线索) 。
但是有一点是确实的:
手冢治虫领衔的“虫制作”工作室,的确与日本的传统动画/漫画工坊格格不入。
只不过,集英社对自己战前的经历讳莫如深 (据可靠第二方、第三方史料,1925年集英社已经在正式经营了) ,而手冢先生与虫制作和集英社也是历来不对付,因此留给咱们大陆爱好者的史料就非常稀少了 (其实在日本本土有一些有趣的史料,不过暂时不能确定其置信性,因此在此不做介绍) 。
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:
集英社,为了商业利益,强行要求高人气作者延长、甚至延宕其作品。
而咱们耳熟能详的,就是《七龙珠》《游戏王》《名侦探柯南》,乃至被二次消费的《博人传》,还有下落不明的《JOJO》《全职猎人》等等。
(就像黑崎一护,内心正直,但不得不进行虚化。然而,一户坚守本心,虚化亦为伙伴;“JUMP系”“虚化”的作品——比如龙珠,给大家带来了什么?)
事实上,手冢治虫代表的日本新兴创作者群体,与继承战前财产的集英社之间的战斗,足以写成一部大部头的书籍,甚至可以作为现当代艺术之漫画史的必修书目。
但是在咱们生活的世界中,集英社若要凌辱一个IP,只需要拿出之前签约的合同,然后“不!许!完!结!”就足够了。
这样,一个 (可能) 伟大的系列,就会这样被集英社/JUMP系玩儿成又臭又长的裹脚布。
不过反方向说,谁说这样不好呢?
——至少比被各路牛鬼蛇神手撕然后暴死要更好。
但,这不多。
当今青年已经受到了太多的文化霸凌。
从北京到莫斯科,从伦敦到纽约,从大阪到达尔文,新时代的年轻人们,——
——应该对虚与委蛇的、纯粹商业的、侮辱智商的文化垃圾——
——说不。
《柯南:绯红子弹》是一个先兆:用先进制作手段裹挟的IP炮弹。
它裹挟的不只是观众,还有卡司和staff,还有业界。
但你想看《贝克街的亡灵》,你得用脚投票才成。
以上,与诸君共勉。
我们联合!两面包夹芝士!乌拉!
◐
Copyright © 2008-2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