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90电影人气:407更新:2021-05-14 02:56:08
4月,许晴和肖战等艺人参演的话剧《如梦之梦》在武汉圆满落幕。
这部话剧由著名导演赖声川执导,知名演员胡歌,曾在这部话剧中扮演过5号病人。
《如梦之梦》这次公演引发关注,也是因为同是小生的流量艺人肖战接棒胡歌参演。肖战本人对参演话剧,据说也是感触挺多的。
可能有些人觉得,话剧和影视剧,是非常相似的艺术形式,只是一个在电影院观看,一个在话剧院观看。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,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。
实际上,一些话剧爱好者,可是把电影蔑称为“罐头戏剧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一方面,电影观看起来比较方便。除了在电影院观看,还可以通过电脑甚至手机观看,就像打开罐头这么方便简单。
但另一方面,比起话剧,电影也是一成不变的。因为电影都是同一个模板复制出来的,无论何人何时何地观看都不会有什么变化,顶多增减一点,就像罐头食品一样不新鲜。
而反观话剧,则是鲜活的。
有人认为,即使是同一批演员,在相近的时间里,比如连续几天演绎同一部话剧,每天晚上的话剧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演员的心情、状态,甚至偶然的失误。
还是以肖战参演《如梦之梦》为例,因为是第一次演话剧,很可能肖战第一天公演的时候,略微紧张,第二天相对从容一些。心态的不同,造成话剧最终效果也并不相同。
不过,话剧中的新人演员不多见,失误倒常见。毕竟是现场表演,偶尔出现失误也是在所难免。
而月小牙一个朋友就说过,她爱看话剧,尤其喜欢看话剧出现失误时,演员救场的瞬间。看那些原本就业务水平过硬的演员,在失误后巧妙救场于无形,最是让她为之倾倒。
仔细想想,一个原本就演技出众的演员,连出现失误后,都能这么轻巧地妥当解决,真的是非常有魅力。
说电影是“罐头戏剧”,除了因为话剧每一场都鲜活独特,还因为话剧能打破镜头的局限。
月小牙有幸看过北京人艺表演的《雷雨》。《雷雨》的诞生,打破了我们只能演外 国话剧的历史。加上《雷雨》自身的艺术魅力,也被称为“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”。
因为种种原因,月小牙甚至看过好几部《雷雨》的影视作品。
但看了《雷雨》的话剧表演,你不得不说,看再多的电影,都不如现场看一次高质量的《雷雨》话剧表演。话剧让你能发现很多看电影电视时感受不到的东西。
印象最深的第一幕结束时,大少爷周萍被父亲的话吓了一跳,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,接着灯光转暗,幕布缓缓落下……
如果是电影,大概镜头一转就过了。看话剧时,月小牙原以为话剧演员也只需站定就好了。但那个饰演周萍的演员,却不断地擦汗、擦汗……
而且他不是很机械地擦汗,他的动作幅度和肢体各方面,演得非常自然,加上他就在你面前表演,那一刻,月小牙不知不觉把演员当成了角色本身。
类似的感受,还有以前看电影时没有注意到的鲁贵。开篇第一场戏就是鲁贵和四凤父女的对话。脱离了镜头的束缚,看话剧时,你会对鲁贵有更多的感受和认识。
可能很多不了解话剧的人,不知道北京人艺。其实许多实力派演员,比如冯远征、何冰、徐帆等等,就是北京人艺的演员。
因于曼丽而一举成名的宋轶,也出自北京人艺。
北京人艺在话剧圈内的评价并不低。月小牙读中文系时,一位老师甚至夸赞北京人艺代表国内话剧最高水平。有想法的人,可以留言说说哦。
不过,你别以为话剧就代表着传统老旧,其实话剧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。孟京辉就属于话剧界的先锋派。
但对观众来说,对话剧革新最直观的体验,可能还是打破“第四堵墙”。
月小牙遗憾没有现场看过打破“第四堵墙”的话剧表演,但也从影视资料里看过演员突破“第四堵墙”,和观众互动。
就连这次肖战许晴的《如梦之梦》,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和观众互动,据说也不是规规矩矩地在传统舞台表演。而是安排观众坐在中间,演员在观众席四周的舞台上去表演。
不知道看过现场表演的观众,是什么感受呢?
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,做娱评中的泥石流。原创不易,侵权必究。你怎么看《如梦之梦》和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呢?
Copyright © 2008-2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