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谁是宝藏歌手》口碑爆棚!让选手隐藏姓名,这节目也太敢拍

8090电影人气:443更新:2021-05-13 02:56:17

大家好啊,我是爱吃瓜、爱影视、爱思考的深度影迷拳姐。

最近剧荒,便想着看看综艺下下饭,听了朋友推荐打开《谁是宝藏歌手》。好家伙,一入坑便停不下来。

别说吃饭看了,我睡觉都在期待它更新。

很多人可能奇怪,近几年音乐类综艺在影视行业层出不穷,导致了节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,无论是赛程设置亦或者歌曲选择等,节目显得越来越空洞和无趣,一切都在套路化。

那《谁是宝藏歌手》,和其他同类节目相比,到底吸引力在哪呢?

从我个人而言,它最吸引我的,是抛开所有可能成为“爆款”的规律,让音乐回归音乐,给予音乐人最大的真诚。

01

首先在推荐人的选择上,就能看到其多元和包容性。

该节目的推荐人为罗永浩、王源、陈粒、大张伟、刘柏辛、荒井十一以及特别推荐人张亚东。

除了年龄上的差异,他们各自在喜爱的音乐风格上、对宝藏歌手的标准,也存在极大的反差。

先说王源,作为推荐人里最年轻的零零后,心智思想却异常成熟。他认为宝藏歌手标准,是可以在音乐里讲述故事,为自己以及为别人发声的人。

刘柏辛,前卫和时尚是她的代名词。她认为的宝藏歌手标准,是有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,可以在音乐世界里放飞自我的人。

陈粒和荒井十一,同为音乐制作人且有过合作,他们认为的宝藏歌手标准很相似——人与音乐高度统一。

八零后的大张伟和六零后的张亚东比较像,他们认为忠于自我是宝藏音乐人最高的标准。

也正因为标准不同,导致大家面对同位选手的表演时,对其评价会有很多分歧。

比如《那么喜欢你》,一首暧昧的情歌。歌手唱得很特别,欧美范的咬字方式, 声音沙哑沉稳,极具个人特色,一听就让人不忘。

王源表示很喜欢,有自己的故事,声音够特别。

但张亚东罗永浩都觉得技巧过多,且音乐人也没处理好,简单的歌越纯粹就能打动人。张亚东还强调,对于音乐如果每个人都理性的话,那没办法聊天。

再比如演唱的《困兽》,大张伟表示没在这首歌里听到演唱者的“自我”,更多是千万个别人,在过年轻人的“瘾”而已——云里雾里的劲。

张亚东也很直白,说他的歌是最普通的创作,完全没有打动自己,他天然抵触一惊一乍的方式。

但陈粒和刘柏辛很认可他,觉得对方的音乐邪魅,表演浑然天成,一切都很契合完美。陈粒强调如果对方开演唱会,她会盛装出席在摇滚区,非常期待他之后的表现。

我个人会更偏向张亚东的观点,我并不讨厌“先锋”,但我反感装腔作势,浮于表面的“创新”。音乐的核心一定是情感,无论风格是狂野还是安静,听歌的人要先被打动,想到自己的故事。

我们在节目中也会发现,年龄和音乐有很大关系。虽说现在音乐都是轮回,曾经的年轻人和现在的年轻人在某一个时间点,喜欢的音乐会重复。

但明显,年轻的更偏另类创新,喜欢有鲜明态度的东西,有更多阅历的音乐人当然不排斥创新,但会侧重偏向歌曲传递的情感。

没有对错, 只有爱好,也可以说是在音乐上的某种“偏见”。就像知识分子许知远曾言——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看世界,没有偏见,就没有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。

也因为推荐人们对好音乐看法的不同,多元化的碰撞,我们普通观众对音乐的好坏有了更深层的认知,会有更多评判标准。

02

再来看看节目模式。

节目组从上千位歌手中挑选了26位专业歌手,但令人意外的是,他们在节目中彻底“隐姓埋名”,而是用关键词和一个个符号来代替。比如括号、省略号、顿号等。

可能读者会质疑,节目的初心不是让有实力的歌手被关注呢?为何要让他们变得更神秘?连名字都抹去何谈被看见?

其实不然,这体现了对选手的公平,以及对音乐的尊重。

27位专业歌手里,有创造过辉煌的行业大佬,也有籍籍无名的街头歌手,但现在过往荣誉痛苦皆为序章。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,观众先闻其声再看其人,歌手们只能凭借实力突围。

同时,节目中也没有复杂冗长的竞赛规则。《谁是宝藏歌手》不淘汰、不晋级,而是聚焦音乐本身,旨在为宝藏歌手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真实才华的舞台。

这也非常符合当下被“藏”住的音乐人真实处境,节目一开始,导演问26位歌手“你认为你被什么藏住了”,面对“时间”“作品”“人气”“舞台”四个答案,很多人选择了“舞台”。

确实, 因为当下多数音乐类综艺节目,挑选歌手的最重要标准并不是才华和实力,而是名气。他们考虑的是,选手能不能为节目带来收视率。——名气越大,话题越多,噱头更足。

对于那些有才华却不出名的歌手,她们多数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,又何谈被看见、被喜爱、有人气?

而《谁是宝藏歌手》所有的赛程设置,都只为遵循一个核心——以唱正名。

在这里,唯以音乐论英雄。

03

《谁是宝藏歌手》除了希望优秀歌手被大众看见,同时也旨在于为观众呈现当下歌手们面临的一些社会争议。

比如出道多年的歌手,是不是一定要改变风格。

就拿除号歌手满江来说,出道二十多年,他给自己的线索是“两段音乐人生”——前半生是唱抒情歌的偶像歌手,后半生迎来“中年叛逆期”,开始追求《奔跑在孤傲的路上》此类全新的音乐风格。

再比如省略号歌手蒋凡,曾是电子乐队与非门的主唱,后因为厌倦某一类风格,决定离开乐队尝试去玩“养心音乐”。现在与非门又重新走到一起,大家各自进步,有了全新的音乐方向。

但说实话,对于歌手来说,“改变”或许不是必须品。就如张亚东老师所言——创作是没有舒适圈的,同样的风格不代表就是在复制,风格一致却让观众每次都认可,或许是更难的创作。

再比如,歌手到底是“人红“好,还是“歌红”好?

第一期舞台上,不太善于表达的加号歌手被大张伟问道“站在舞台上演唱还是在工作室创作更让你舒服?”,他选择了后者。

大张伟老师让他不要太在意成名这件事,有时候往前走不舒服就停下来,在一个地方并不是站在最前面才最合适。

但罗永浩明确表示不赞同,认为音乐人必须先解决生计问题,必须先红才能更好做音乐。

虽然我一向追求“个人感受”,但我这次会站罗永浩老师——当下流量为王的环境,或许人红才有话语权,才能条件创造更多好作品。

而“歌红”不一定能养活自己,甚至还会面临被人嘲笑“一首歌唱一辈子”的尴尬。

04

第二期表演时,顿号歌手称她作为歌手最有能量的瞬间,便是——

“在我唱歌的那一瞬间,你停下脚步,或者为我奔来。”

金莎也说“我可能不再年轻,但我再次站上舞台,是希望年轻人认识全新的我,看见我们向上的姿态。”

当下,作为观众的我有被深切打动。

想说,希望每位宝藏歌手千万别放弃唱歌,就算暂时不得志,就算隐退太久,也要相信生命尚存,音乐不死。

同时相信观众,当自己第一次站在舞台,又或重新站在舞台,我们必然会为他打上一束星光,道上一句——“你值得等待。”

请,燃烧吧。爱音乐的人,永远年轻。

最新资讯

Copyright © 2008-2020